site topic网站专题
首页
>
网站专题
>
专题详情
分享新闻到:

李志民:万维网的发明(Web与Web2.0)

互诺科技:2017-03-29 16:59     阅读数:       标签:
        万维网使得人类以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相互交流。情感经历、政治观点、观赏电影、文档范式、商业建议、讨论艺术、摄影、文学都可以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低投入实现数据共享。相距遥远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相互沟通交流,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甚至改变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观点以及精神。根据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2015年全球网民数量达到31.74亿,而2016年,这一数字超过了32亿,占全球总人口数量的44%. 网民们几乎每天都会访问Web畅游网络. 那么到底什么是Web呢?
        Web的概念
        Web又称作WWW(World Wide Web),可翻译为全球广域网,中文名称为“万维网”,是一个由许多相互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是一种基于超文本的全球性的、动态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图形信息系统。由Web客户端(即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组成。也就是说,Web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通过因特网访问Web服务器上的网页,它是互联网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访问工具。
        Web的创始人
        尽管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这个名字并不为广大网民们所熟知,但我们每个人对互联网的访问使用都得益于这位WWW的创始人。在就职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之后,伯纳斯·李真正开始了对互联网的研究。1980年,作为一名软件工程顾问,他编写了一个名为“Enquire”的原型系统,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共享浏览,这就是WWW的雏形。后来,他不再满足于小范围的计算机互联,他将超文本技术(hypertext)成功应用于CERN内部各个实验室的连接,并推断这一系统可以扩展到全世界范围。1989年12月,伯纳斯·李正式将他的发明命名为World Wide Web,即我们所熟知的WWW.
        1989年是互联网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伯纳斯·李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比他的发明更伟大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为“WWW”申请专利或限制其他人使用,而是无偿的向全世界开放。伯纳斯·李本来可以在金钱上与比尔-盖茨一比高低,但他的这一举措却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也圆了那些.com公司创建者们的富翁梦。200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蒂姆·伯纳斯·李颁发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同年,芬兰技术奖基金会将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项——首届“千年技术奖”(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授予了他。
        从Web1.0 到Web 2.0
        如果说蒂姆·伯纳斯·李是Web之父的话,那么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则被认为是Web2.0之父。Web 2.0的概念是在2004年一次头脑风暴论坛上被首次提出的。Web2.0是指利用Web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的模式。与Web1.0的诞生所不同的是,Web2.0的概念并不是由开创性的技术变革所主要驱动的,更准确的说,Web2.0是一种思想和趋势上的转变,Web2.0与Web1.0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与Web1.0相比,Web2.0最大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在Web应用之初以及之后很长的而一段时间里,人们在Web网上主要的活动是从网页上获取信息,信息的传播方式通常是一个中心向多个点的“一对多传播”,且传播的方向多为单向传播。而Web2.0时代,人人都是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信息的传播方式由中心发散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点对点传播,任何两个点之间都能建立信息交流渠道,并且这种交流方式是双向流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说Web1.0是大英百科全书,那么Web2.0就是维基百科。
        从用户参与的角度来看,Web1.0特征是以静态,用户仅是被动参与,用户对于网页上的信息是“只读”的,而在Web2.0时代,则是一种以分享特征的实时网络,用户可以实现互动参与,用户对于网页上的信息是“可读可写”的,大大增强了网络的交互性。网页不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更是一个平台,承载着用户对于内容进行协同创造与集体智慧的共同创新。但Web2.0的互动性仍然是有限度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发Web3.0,将突出以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可以提供更多人工智能服务,用户可以实现实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