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分享新闻到:

深度解析“马云的冬天”

互诺科技:2008-10-08 01:26     阅读数:       标签:

核心提示:无论电子商务是否像先行者们说的那样能够真正降低外贸交易成本,至少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把电子商务作为救世主。相反,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众多中小企业都在削减营销支出以降低运营成本。“经济环境不好,哪有什么兴趣来搞这些?”当被问及是否会增加电子商务支出时,广东德利行制衣总经理杨鸿杰反问道。

全球经济放缓和百度、Google等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让阿里巴巴倍感寒意,但阿里巴巴此前一路高歌的商业模式遭遇瓶颈才是其面临的真正冬天。马云给阿里巴巴这家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树立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现在这家公司自己的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

“我不知道冬天有多长,但是我知道最冷的季度还没有来到,从今年的三季度、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二季度,最冷的四个季度即将到来。”8月初,在阿里巴巴公司总部所在地杭州举办的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阿里巴巴CEO卫哲再一次向投资者强调自己所执掌的公司将“早早”进入冬季。

在此前的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马云向近万名员工发出了一封写满危机感的电子邮件。“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的更长!更寒冷!更复杂! 我们准备过冬吧!”这位向来以幽默、智慧和大无畏著称的企业家首次表露出对未来的担忧。

先于阿里巴巴进入冬季的是其赖以生存的客户?外贸型中小企业。自去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口受到沉重打击。在占据阿里巴巴30%注册用户的浙江和广东地区,不断倒闭的工厂正是中小企业日益艰难的醒目写照。

据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综合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仅宁波爵溪的500多家工厂便已有100多家停产;此外,浙江许多中小企业产值明显回落,出口形势严峻,生存面临危机,关停并转增多。以鞋类出口为主的东莞市皇马鞋材厂经理沈细龙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以鞋业、家具、玩具、纺织为代表,东莞的中小企业已经成片倒闭,甚至比浙江的情况更加严重。

无论电子商务是否像先行者们说的那样能够真正降低外贸交易成本,至少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把电子商务作为救世主。相反,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众多中小企业都在削减营销支出以降低运营成本。“经济环境不好,哪有什么兴趣来搞这些?”当被问及是否会增加电子商务支出时,广东德利行制衣总经理杨鸿杰反问道。

据《第一财经周刊》对10余个行业的20家5万元以下阿里巴巴付费会员的电话访问所得的数据统计,有19家公司表示未来一年不会大幅增加在阿里巴巴上的营销投入,这意味着被调查的公司未来一年几乎都没有计划成为阿里巴巴价值5万元的金牌供应商。对于倚重外贸收入的阿里巴巴来说这可能是最坏的消息了,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无法轻易争取到大量新付费用户,这足以让阿里巴巴陷入停滞。据阿里巴巴此前公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外贸占其总收入的68%,针对外贸的金牌供应商收费会员数仅比上季度增加4%,国际诚信通收费会员数仅比上季度增加3%。

回顾一下阿里巴巴股价在短短一年内划出的下行线,你就知道这家公司处在一个多么糟糕的境地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以13.5港元的发行价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虽然在当月月底一度被追高到41.8港元,但随后阿里巴巴就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票,股价直线下跌到现在的9.3港元(截至8月21日),跌破发行价。

嘉诚亚洲(Cazenove Asia)分析师Xin Zhao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预期2008年阿里巴巴的增长势头会放缓,并将阿里巴巴2008年、2009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了6%和10%。

面对外贸新客户增长乏力的困境,阿里巴巴将内贸行业客户的增长视为良方。据悉,从2007年年底开始,阿里巴巴免费向3年以上的金牌供应商赠送诚信通服务,以引导这些外贸为主的企业更多尝试内贸。但对于习惯于在外贸中做大单子的企业来说,要想让他们改行做内贸也许需要一些努力。“我们内贸基本上不做,因为内贸太累,每天的询盘价(询盘是交易中买方或卖方向对方探询交易条件的一种行为)很多但是成交率很低。国内市场虽然很大,但是供应商也很多,价格竞争会比外贸市场恶意得多。” 杭州其顺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群去年得到了一个免费的诚信通会员资格,但是她对此并不感兴趣。

此外,在内贸市场阿里巴巴同时要面对百度、Google和慧聪网等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这和外贸领域仅环球资源网一个竞争对手有着巨大不同。据财报显示,百度第一季度拥有16.1万家中小企业付费用户,获得了5.7亿元收入。而阿里巴巴第一季度拥有28.6万中小企业付费用户,仅有2亿元收入。

“阿里巴巴如果要在内贸上做大文章,必须要在渠道建设上做得足够好,但目前这并不是阿里巴巴的强项。”慧聪网一位前业务高管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此前阿里巴巴内贸产品一直依赖自身的电话销售,从2006年8月才开始在部分省市发展自己的渠道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