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分享新闻到:

谁来改写个人电脑产业格局?

互诺科技:2009-09-27 15:19     阅读数:       标签:

在自由竞争的大环境下,反Wintel阵营能否从当前微软和英特尔(博客)绝对主导的个人电脑产业抢占领地并获得最终胜利,前面的道路无疑还十分漫长。

据报载,又一家IT企业向当前的个人电脑产业发起了挑战。在Wintel(英特尔+微软)架构主导全球个人电脑(PC)产业10多年后,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中国电脑厂商紫光,在北京发布了“非Wintel架构”的“另类”计算机TeePC,主机是一个只有一块3.5英寸硬盘大小的盒子,最低售价不足千元。这个新诞生的小家伙连上服务器后性能强劲,能够满足办公、学习和上网的基本需要。

实际上,近10多年来,质疑和挑战Wintel联盟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原因在于以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巨头微软的Windows+英特尔的电脑芯片的“Wintel”模式为核心的个人电脑模式,其用户体验是以软硬件性能不断升级为代价,造成了整体成本太高、升级换代频繁、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与紫光的“另类”电脑设计理念类似的另一位挑战者是上海贝尔应用软件集团。他们要开启一个以Web为中心的新计算模式。上海贝尔为人们描绘了用户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Web:用户不再需要下载软件、不再需要安装客户端、不受任何操作系统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能使用鸦终端厂商不再需要增加N个“核”而担心成本。应用开发商不再需要面对各种操作系统,不再适配多种终端、不再需要升级维护鸦而服务提供商也不需要为应用开发商而费神,不再为用户是否会使用而耗费精力,每个能上网的人都可以成为新业务的用户。

在这群挑战Wintel联盟的“斗士”中,还有一位大家熟悉的人物,他就是我国最早的微机事业研发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博客)。他最近在积极推广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上网本,他很自信地说,这样的产品虽然功能不及英特尔,但因为上网本和移动终端对性能的要求不高,所以仍有自己的市场。在另一次记者采访中,倪光南甚至批评联想集团本来可以走另外一条更好的道路。他认为,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研发生产能力和国际一流水平相差不远,不过到了80年代我国虽然开始生产自主微机,但在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上都采用了微软和英特尔的产品,这导致今天我们在这个产业还没有太多自己的核心技术。

由于巨大的利益驱动,微软和英特尔虽然不断遭受非议和各国反垄断指控,在过去数十年中他们一直保持紧密合作。而在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7的发布过程中,双方进行了比以往更为密切的合作。

这个世界或许在由技术和商业模式所主导,在自由竞争的大环境下,反Wintel阵营能否从当前微软和英特尔绝对主导的个人电脑产业抢占领地并获得最终胜利,前面的道路无疑还十分漫长。但愿他们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易用更廉价更环保更强大的新一代计算工具。(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