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topic网站专题
首页
>
网站专题
>
专题详情
分享新闻到:

国企的管理缺什么:一名85后员工的工作亲历与心路历程

互诺科技:2010-08-08 00:00     阅读数:       标签:

随着去年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启动,新一轮的“国进民退”(尽管有人十分不愿意承认),但是,国企恒“强”(其实更准确地讲是“强势”)、民企渐弱(很多民企被迫出让给国企或者破产清算便是明证)却在很多的行业和领域中上演着,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问题是,凭借着行政力量和传统垄断占有了优势资源的国企们,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有效地使用人民(确切地说是“政 府”)赋予他们的资源把企业建设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呢(且不说“一流”)?这确实一个颇令人关切、也颇值得怀疑、思考的问题。

我们国企的“掌门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去年底的第九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曾经发言指出:企业要想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获得更高层次的竞争力。……一流的企业家,再加上一流的研发和一流的管理,才能形成一流的竞争力。他把“企业家”、“研发”、“管理”作为企业形成竞争力的三大核心要素。那么,我们国企的管理实际上有做得怎么样呢?

古人讲“见微知著”、“窥斑见豹”,讲“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巧的是,今天我收到了一个我们的客户发给我们的一个项目感言。对方只是一家国企中刚刚工作满一年,刚刚获得转正资格的85后的新员工。从TA的这些小小感言中,或许我们的国企领导人、管理者、我们的国企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应该能够从中悟出些管理的道理,从而对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对自己的管理方式的改变、管理技能的提升、管理责任的履行带来些有益的思考和帮助。

 

客户感言原文

不知道什么原因的两点差异

——公司绩效管理项目给我的感受

为期一个月的绩效项目结束了,人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了“禁闭”了一个月,思想却在跳跃的城池中四处游荡。很多人都羡慕我得到了一份好差事,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亲自指导,可是我心理却是百感交集,错综复杂。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我身在福中不知福,甚至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不管怎么样,不管大家怎么看,此时的我只想表达心里最真挚和最切身的感受和体会。

一个月时间,主要人物有四名,甲方(项目开始后,通过乙方领导的多次“调侃”,我才知道我们是显得很洋气的甲方)两名:LZ——国企的人资部主任和人资部员工(新近),乙方(项目时间越长,我越觉得乙方其实比甲方“有地位”)两名:CW——咨询公司的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这一个月,我们四个几乎天天“混迹”在一起,如果不是甲方主任L要照顾家庭,恐怕我们真的会吃喝拉撒睡都一起“行动”了。就是因为这样长时间的接触,所以让我在一些细小的地方,其实在别人看来根本就不需要我“领悟”的地方“悟”出了许多“歪理”——因为还没得到证实,所以不敢用“道理”这个词。

其一,国企领导和员工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私企领导和员工的距离。这里,有两个特殊原因需要各位抛开来看。第一,乙方的W比我先一年入职,而且咨询公司出差比较频繁,所以她和他们领导C的接触远远多于我和我们主任L的接触。第二,L是刚刚才调任人资部当主任,之前对于我来说他只是一名单位的“其他”中层干部。所谓“其他”,是指和我没什么关系。

从这一个月的“饭桌论”来看,我感觉私企的领导若是有心,他会真正关心员工,员工若是在某一个方面敬佩这位领导,也会从心底里在某一个方面对他“服服帖帖”。但是,国企就好像不是这样,除了上班时间的一点接触,我和L几乎没有“私人时间”,而CW却可以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他们在某些时候更像朋友或是兄妹。除了,W因为个人涵养高而会很尊重C以外,他们之间起码很熟悉,而我跟L之间却陌生许多。正是因为这种距离,造成了国企之间没有凝聚力,而私企的员工却像一捆绳索紧紧地“糅合”在一起。

因为跟“乙方”的接触,让我知道CW之间每天会就今天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沟通,以便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反观我们,除了L要我做一些事情外,我们从不会谈论这个项目的点点滴滴。因为我是新人,在国企这种氛围下,领导不找你谈话,你还是不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所谓“见解”,因为那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样的对比,让我觉得私企的人更加团结,知道力往一块儿使,心往一块儿走;而国企的人除了一点表面和谐,内心的真实恐怕只有枕边人和自己才知道了。所以,很多时候,当C在饭桌上“肆无忌惮”地表演W时,我有些羡慕,也有些悲哀。羡慕的是W有一个这么替她着想的领导,起码在公开场合会给她无尽的“荣光”。悲哀的是我的领导从来没有表扬过我,真的一点都没有。或许是他觉得我压根儿就没有达到他“想要提及我”的那个层面,更别说表扬了。说不定他心里还在想,你这么没有能力,这么没有素质,这么没有修养,我能让你做事就不错了,想要表扬?下辈子吧!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他也许没有意识到这种表扬其实是在“客人”(我更喜欢把他们“乙方”称作客人)面前的一种“自我保护”。让他们看到,其实我们是很团结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乙方的领导C做得相当到位,他很好且适时地在客户——即甲方面前维护甚至提高了W的威信和地位,让客户觉得这个团队的氛围起码看上去是很好的、值得信赖的。

其二,国企领导在前期准备时的独断性和私企领导的**性形成强烈反差。说实话,对于这个项目的前期准备我是一概不知的。因为我跟L不是一个办公室,他只是有事的时候才会上来,所以他在前期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我真的什么都不清楚。至于,咨询公司的准备我就更不清楚了。但是从后来项目进展来看,起码W是参与了前期准备的,她对项目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而我,就是一张白得不能再白的白纸了。只是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单位在做一件这么“高级”的事情。第一天会议结束后,我拿到整个项目进度表,我只有一种要哭的冲动,因为我不能回家了(因为一个月的项目把所有的周末都排进去了)。这种种的种种其实都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员工不应该有的,可是我恰恰全都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自身修为确实不够,我的专业素养也确实不够,我的热爱学习的程度就更加不够了。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是否也预示着国企员工对国企事物的陌生呢?这种陌生不是员工造成的,而是领导造成的。很多“决策”性的事情,员工从来就不能参与前期“策划”,只能在中后期漫无目的的做事,做了些什么,做这些有什么意义估计员工都不知道,只知道这是领导交办的事项必须要完成。这样的管理脱节,使员工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与兴趣,使员工可悲的沦为了工作的“机器”。其实,那些所谓“决策性事件”根本不涉及机密,为什么不能让后来参与其中的员工在前期“策划”时就融入进来呢?这样,起码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员工不会显得那么盲目和麻木,而总在客人面前“颜面尽失”。(完)

 

 

后记

 

我们常常会抱怨:80后的员工不好管。事实上,从这篇员工感言中,我们发现,其实我们错了。从这篇感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些人性更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不管是什么年代的员工,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希望能够发挥能力并贡献价值,这是每一代人的共同渴望和追求,这是人性深处的渴望和追求当我们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我们应该反躬自省的一个问题是:我有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我有没有真正去身体力行那些我自己在口头上不断倡导的东西?

在企业所有的资源中,只有“人力资源”是唯一真正的“活的资源”,是唯一能够真正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源。我们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我用好我的“人力资源”了吗?而作为“选拔、培养、开发、调配和使用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者更应该反思一下:我为我的企业培养好了优秀的管理者吗?他们能够有效地使用企业配备给他们的人力资源吗?

当我们每天津津乐道于“要为客户、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真正为客户、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是你的员工。怎么管理和使用他们,你想好了吗?你能够胜任吗?

 

【程建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校友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博目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企业运营高级管理顾问;chengjiangang@sina.com

【致力于通过管理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致力于通过管理帮助个人成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