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O方法”在非标自动化设备开发中的高效应用—— 曾林波 写于2015年8月2日 海目星(昆山)
做过非标自动化设备开发的人都知道,非标开发很辛苦,面临很大的压力,经常加班加点,早期时忙于项目沟通和方案设计检讨时,客户会围绕开发要求问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这样设计,设计如何保障功能实现,CT达标,品质的稳定,成本的降低,操作的简单,零件装配的可靠;中期时忙于赶进度组装调试,协调各类资源,后期现场调试效果满足生产交付使用,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主要涉及下列四类问题:1 品质问题(良率问题,如产品夹伤),2 CT问题(客户要求产品的CT是1.5秒一个,机器的产出是3秒一个,想来想去都没有办法改进),3 稼动率问题(机器不到5分钟就报警停机,什么零件卡料,机械手掉料),4 调试进度时间问题(机器还在手动单工位调试之中,客户告诉你什么时候他们的大老板来看,已经滞后调试计划1个月,再全自动跑不起来,要退货了),遇到下面压力更大:良率出问题,客户要求不良成本由供应商摊,设备没调好,客户不愿也不敢提供物料,搞得您很尴尬,最后严重着,迟迟在调试进度和良率上达不到客户的最低接受要求,被客户退货,总之很多让人头疼的事情,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说,没考虑到;为什么没有考虑到,回答道,这是非标定制,世界上都没有,我们在创新,让你凭空想象一个没有的,你说困难不困难,谁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让你哑口无言,他还搬出一个词叫“试错法”,你要不是内行人,当非标自动化的主管,会让你够呛。真正的原因是像他说的那样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环节?如何减少或消除问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非标设备开发流程:1 设备信息输入-2 方案3D设计-3 方案3D检讨-4 方案3D确定-5 BOM(2D图,物料采购,电气图纸)-6 采购-7 来料检查-8出入库-9组装-10调试-11发货-12现场调试-13验收交付客户
流程看起来没有错,但是为什么在流程12“现场调试”会暴露出那么多问题,是前面的环节没有把好关,把潜在的问题遗留给下一个环节,直至最后全部暴露出来。
举例1:合同考虑不周埋下**
销售按照要求把客户的相关信息带回公司:零件图纸,实物零件,SOP等等,方案设计OK,签订合同,交付使用,但是验收生产时发现,设备只能兼容单一品种,不能兼容现有和未来的批量订单产品,而现有产品生命周期只有2-3个月,客户高层要求,设备必须兼容后续产品,不然拒绝验收,你回去查下合同,并没有说明设备是否要兼容,内部检讨发现要兼容后续产品,整个设备必须进行大的改动,没有办法只有扯皮,最后要么退货,要么就是只拿到首付款,成本都不够
输入:客户定制非标自动化设备和合同
模拟:合同审核流程:交货物,价格,交期,验收标准都有,但是设备的用途,产品变更如和处理没有描述?
检查:合同缺少对设备的用途,产品变更如和处理没有描述?
输出:合同上的条款增加设备是用于某客户某产品,若是客户单方面提出零件变更,兼容新产品需要提前书面告知乙方(设备卖方),引起所有相关费用(包含但不限于开发费,人员管理费,物料成本等)均由甲方(设备买方)承担
试想:销售考虑的是拿到订单,拿回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搞好商务关系和收款,其余他不是理会的,甚至有时为了迎合客户,有些方面还故意夸大,承诺客户,这个时候项目经理和法务就必须对合同要全面了解把关,反问自己,假如出现某种情况,合同上规定如何处理。
举例2:一个零件导致采购周期延期的案例
客户指定机器上要配装一个品牌为“三菱”,功率为2KW的三相异步电机,若是按照上述流程,等到BOM出来给到采购,采购一去询价,糟糕,这电机国内没有,必须进口,一问采购周期2个月,你所有的计划都被这搞乱;
采用ISCO方法:
输入:客户指定要“三菱”功率为2KW三相异步电机
模拟: 设计工程师反问自己:这是KCL采购件(交期长)件么?发给采购去咨询。 采购接到信息:去厂家或贸易商询价和交期,告知要海关进口,周期60天,立马将上述信息反馈设计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修改计划,在报价单货期上调整,
检查:每个时间节点,设计工程师去问采购,采购打电话去问供应商:货发了么?到海关了么?入海关了?出关了么?什么时候送到厂里?看是否正常
输出:经过上述流程,结果与计划差不多会吻合。
试想:设计师认为,电机么,满大街都是,应该有库存,估计一周可到货,等待你把这BOM出来再发给采购去买并形成计划。就后悔莫及,跟客户解释,说不好意思,当初没有考虑到这电机要进口,要2个月,你这时间一延后,设备组装验收,导致交期延后,后面几天大家加班通宵赶进度,你要是质问采购,采购会说这交期又不是我能控制的,你去找设计师,设计师会说“我怎么知道周期这么久,我又没经验,这是非标,没有人告诉我这么久“
举例3:设计者考虑不细导致埋下隐患
一个自动打标机,在产品的表面打标,CT要求8秒/个,其中一个打标时间是24秒,实现要求,采用4个独立的打标机构,并且打标机构是线外装置,每台机构对应一个皮带料到,四条皮带采用一个皮带电机运转,用机械手是双吸头,一个头吸取未打标的物料,另一个头吸取已打标完成的产品,在时序图中测试:29秒=机械手下降(1秒)+真空打开取料/关闭放料(2秒)+机械手上升(1秒)+转盘(1秒)+打标(24秒),CT=29/4=7.25S,实际运行发现节拍差不多是13秒一个,原因是皮带上料速度跟不上机械手,机械手很多时候闲置等料,机械手取放料时皮带电机要停,一停就影响其余三条料道上料
输入:CT要实现8秒一个,现有机构方式时序测试为7.25秒满足产能
模拟:CT流程:机械手下降(1秒)+真空打开取料/关闭放料(2秒)+机械手上升(1秒)+转盘(1秒)+打标(24秒),CT=29/4=7.25S,流程分析时间够用,那么就要考虑前段:料不能停,假如料供不上怎么办?料供应不上就会影响CT,什么会影响上料速度,有上工段机器放料速度,皮带送料速度,
CT
上料速度 功能分析(7.25秒)
机械手下降(1秒)+真空打开取料/关闭放料(2秒)+机械手上升(1秒)+转盘(1秒)+打标(24秒)
上工段供料 皮带输送
600个/H 平分下来每条150个/H(600/4=150个)
皮带一直运行 皮带间断运行
皮带电机一直转就OK 取放料时电机停,并且四条带都停,按照单台皮带间隔29秒停2秒停机,等于电机29秒停8秒,相当于传递效率只有75%,后面要求打表后产品只能放在其中的两条皮带上,效率缩小为38%
检查:检查发现同一电机带四根皮带,在皮带电机需要间隔启停的情况,供料速度满足不了机械手取放料时间,CT实现不了
输出:增加皮带电机数量,实现每条料带单独的电机控制。
从上面几个小例子都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你要是考虑不细致,后面必然会出现问题,采用了ISCO方法就能帮您降低开发风险
ISCO方法(input&simulation&chcek&output):是一套旨在降低非标自动化开发风险和开发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系统性思考和有效执行方法。ISCO取用于四个英文单词的打头字母,分别为:Input:输入(输入信息);Simulation:模拟(模拟演练过程);Check:检查(过程实施检查);Output:结果(得到计划结果)
其含义是:将非标设备开发需要的相关信息,通过构思形成一个方案和实施计划,对流程中各环节检查各种功能是否满足客户要求,经过各细节的思考推敲和检查,然后用文字记录其过程信息得到一个可执行的计划,这个计划实施得到所需结果。其核心是“模拟”, 让整个过程在您的大脑里演练一遍,对流程中各环节分段或分层进行反问,思考和推敲,通过不断的反问和假设(即满足不了如何办,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如何考虑避免或者兼容),从设备的宏观构思到微观细节分层考虑全面,清楚,透彻,了然于心。就像一个优秀的导演,看到剧本后,故事核心是什么,如何表达才能吸引人,人物角色特点是什么,谁出演这角色最适合等等,虽然没有拍摄上演,但是已经在导演的大脑里已经演绎过。
获取资料信息(客户想法信息采集输入)
1 客户对产线的要求及未来的想法(尤其是决策人和相关干系人),如是半自动机,还是全自动机,开发周期,投资预算,未来发展规划
1客户为什么要做这机器,是替代人力省成本,还是政府项目合作,或者是年度计划的范围,
2 做成什么样的机器,半自动,还是全自动
3 决策人的想法和相关干系人对设备是什么看法,客户上下看法是否一致,达成共识,尤其是导入部门和使用部门
4
零件图纸信息
2 产品实物零件;
3 产品的零件图纸
4 SOP(作业指导书)
5 现有产线作业视频
评估能否做
设备的关键功能是什么,风险点是什么,
S部分
1 设备的成本是多少,设备的投资回报周期是多久
2 客户对设备的投入是多少,支持力度有多大,
3 客户里面是否有良好的商务关系
怎么做
做什么
O部分
一 设备的主要评价指标
1 实现零件的组装,检测,包装等功能
2 组装的稳定性(稼动率,MTBF,MTTR)
3 设备的产能CT
4 产品的良率
二 模块指标
1 核心功能,若是贴标,贴标的效果就是核心功能;若是包装机,包装的效果和品质就是核心功能;检测机,检测的功能就是核心;若是全自动线,自动线实现的产品组装就是核心,也可以看成是多模块指标,也就是这机器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什么
2 辅助功能:上下料模块(震盘自动上料,托盘自动吸取,人工夹具摆放料),产品搬运模块(皮带搬运,平台移动机构搬运,转盘旋转机构),产品夹具定位模块(将产品固定夹紧),检测模块,大板底座模块,控制系统模块
三 串联分析(流程分析)反问法。
从机器产品上料(入料)开始-产品从机器流出,经过所有的工位或工序,其方案是假设反问:1 当前的机构是否实现;2 靠什么保证;3 是否考虑到细节;4 加入出现某种情况后果会如何;5 后果如何修正
比如说:手机摄像头LED灯支架激光去毛刺
将手机摄像头LED灯的支架零件采用激光切割上面的毛刺。
其流程:1 人工上料
四 验证分析
对于取标的可靠性,贴标的位置稳定性是设备的核心关键,之前没有相关经验和工艺,是风险点,其核心是吸头的结构,我们是否先做一个吸头回来,采用手动方式模拟吸纸标然后粘贴到物体平面
五 形成计划(文档)
将上述4个步骤的内容加以记录
六 反复思考推敲
按照1-5步骤反复思考推敲2-3遍,全自动推敲更多,形成具体的设计思路和文档存档对照执行
举例:
苹果手机充电器全自动上料打标:1 打标(镭雕);2 夹具;3 搬运(物流);4 上下料
关于打标:1 选择什么样的激光(打样确认)
2 激光的视野满足么
3 高度空间够么
关于夹具 :1 夹紧定位功能
搬运
上下料
最后一句:当您看完此文时,机器还没有出来,而且还是在方案设计检讨阶段,真正的实物设备还需要2个月,你可想而知,2个月的设备可能还会有些问题发现,但是我们可能肯定,若是没有上面的“模拟“,遇到的问题会更多
无论是早期的项目洽谈,方案制作,还是中期设计,采购,组装,后期的调试,都可以用”ISCO“方法帮助您和您的团队,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非标自动化公司绝对不会拿”试错法“作为一个事后的解释,更多的是事前的预防,一次性把事情做对。
销售-设备做成什么样(需求明确-相关决策人和相关人)
机械设计者(构思-品牌--型号--周期)
电气设计者(时序-功能-品牌-型号-周期)
采购(型号--价格)
加工(加工图纸)
组装(功能-装配图)
输入 模拟 检查 输出
中国有句习语,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什么事情你先想清楚,想明白,想透彻,做好计划,然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