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新世纪刚刚开始的2000年伊始,李彦宏带领着百度七剑客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下两间办公室,创办了新世纪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百度为何物,“梦里寻他千百度”,只寄托着辛弃疾的悲愤与奇情。10年过去了,现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已经成为中国3亿网民中普及率最高的“生存法则”。百度十年,正渐渐改变着中国。
本刊记者 涛文
从搜索到智库
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借助百度那个“搜索框”,却几乎可以无限地扩展自己的内存。十年前,这无法想象。
“你知道怎么制造一颗原子弹吗?你知道蚂蚁为什么摔不死吗?还有,最近的KFC在哪里?宇宙到底有多大?”网民老刘问记者,“放到十年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非得去北图查上几天不可,还不一定都能找全,现在非常简单,只要去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
的确,在百度创办十年间,互联网信息入口和出口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中国,覆盖率近100%的百度,创造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奇迹,任何人,不管你是专家教授,还是农民学生,只要一根网线、一个搜索框,就能打开一扇通往信息世界的大门。
甚至在近年来,心理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强迫症”——“关键词搜索”:有一部分人群,手握鼠标,每见到生疏一点的词汇,必然拖曳搜索一下;如果哪天搜索引擎罢工,他们会坐立难安,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就这么神奇——目前,百度收录的所有网页,一个人看完需要整整1500年!而普通的用户,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从茫茫信息海洋中提取自己所需。于是,有人将百度与传统“四大发明”媲美。
更重要的还在于,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不管你是奥巴马,还是平头百姓,结果都一样。这背后体现了人类的一种朴素追求——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百度现在还更像是存在于每一个人身后的智库。06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个记者发布会上,当记者问他是否支持另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吴老告诉这位记者:“建议你在采访我之前,先上网百度一下。”
现在,百度每天要接受来自138个国家的数十亿次搜索请求,在这个强大的信息平台上,50多个搜索产品正在不断满足这几亿网民的信息检索需求。目前,百度百科已经有接近200万个词条,相当于20本大英百科全书;百度知道已经解决了7000万个网民提出的问题,相当于700本《十万个为什么》。
“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这是百度为自己定下的使命,10年以来,百度正在践行自己的诺言。从历经沧桑的古稀老人,到懵懵懂懂的孩童,都是百度的忠实用户,每天都在无数次使用百度的服务,百度神奇的包容性引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同时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从一间7人创业的小公司,发展成拥有7000名员工、市值超千亿元的互联网领军企业,从流量为零变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也正是因为满足了用户查询、检索的需求,加速了信息的无障碍流动,百度在十年间获得千倍的成长和壮大。
不只是搜索引擎
随着十年发展,百度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搜索引擎,它还成为加速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甚至是带动中国经济进步的动力引擎。
作为3亿多网民进入互联网的首选通路,百度每天要给其它网站带去巨大的流量。除了给网站带流量,百度也通过网站联盟等形式,给中国最广泛的网站群体带来丰厚的收益。百度联盟负责人蔡虎告诉记者,百度在09年给30万家联盟网站带去的分成将超过4亿。中小网站的发展,进步一带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以此看来,说百度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引擎一点也不为过。
不仅对于中国互联网,百度更是拉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与30万家中小网站一样,中国30万家中国中小企业命运也因百度而改变。因为百度搜索推广投入小,收效高,几十万家百度中小企业客户通过搜索营销这一新营销手段,都赢得了企业的飞速发展。
专家表示,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百度这只中小企业成长加速器,也已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整体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求索十年 为梦启航
十年前,百度以搜索引擎技术提供者的姿态投入到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大潮中,十年后,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成为中国这个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度里最优秀的互联网巨人。
十年,百度怀揣新的梦想启航。
技术创新是互联网产业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的基石;技术创新也是互联网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百度:十年创新路
百度十年创新,深深根源于百度带给用户“简单可信赖”的搜索体验。
回顾百度十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
2000年初,李彦宏带着自己的“独门秘术”回国创业了百度。这个秘术就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基础的“超链分析技术”。
超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链接网站的多少,来评价被链接的网站质量,这保证了用户在百度搜索时,越受用户欢迎的内容排名越靠前。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百度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这简单几句话的背后,蕴藏着最为强大的技术创新动力。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百度启动了“闪电计划”技术攻坚战,闪电计划的成功不仅使百度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文搜索引擎,也使百度搜索技术取得了阶段性发展。
除了让网页搜索越来越精准外,沿着搜索业务向用户需求的纵深发展,百度还一步步开创了“百度贴吧”、“百度空间”等web2.0概念的互动交流平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中文知识搜索平台“百度知道”, 以及几乎囊括一切科学知识的“百度百科”。
这些业务的出现,让中国网民第一次觉得自己和互联网是如此接近,第一次感觉到互联网的强大能量。而随着这些技术创新举措的奏效,百度逐渐奠定了作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服务提供商的不可逾越的领先地位。
然而,面对这样的成绩,百度仍然丝毫未曾放慢过创新的脚步。
随着3G移动互联网的开启,百度还将其服务延伸到了“掌上百度”,并推出了面向未来的全新搜索平台“阿拉丁”以及进一步提升搜索营销效率的“凤巢”、“北斗”、“司南”等系统。
以新一代搜索引擎“阿拉丁”为例,它是百度2009年推出的一个通用开放平台,它将接口开放给独特信息数据的拥有者,从而将有效解决现有搜索引擎无法抓取和检索 “暗网信息”的问题。
09年,百度又在创新技术大会上提出了“框计算”的概念,旨在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在“框计算”的支持下,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框计算”的提出,让“阿拉丁”的前景应用开阔了很多,尤其是当各种应用程序接口嵌入到搜索结果时,搜索就变得立体起来——它不再仅仅是资料获取,也可能是服务获取。
不难看出,无论是“超链分析技术”、“知道”、“晶存储”还是“框计算”、“阿拉丁”,都是百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个折射,而这种技术创新归根结底都将极大地提升搜索引擎的价值,给用户带来超越以往的搜索体验。
十年搜索,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更以信息化的澎湃生命力,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