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把控入口的百度正在加快进入无线互联网的步伐,从运营商到普通网络乃至普通用户,百度在向产业链所有环节示好,借此,百度能否成为无线互联网的摆渡者。
虽然“框计算”成为百度CEO李彦宏的演讲重点,但是在更长久的未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百度的重点目标。8月18日,在“2009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百度市场和商务拓展副总裁任旭阳表示,随着3G的大规模应用,无线互联网将是百度的下一个战略重点,百度进军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随着手机无线上网用户的激增,智能手机的销量快速增长,运营商网络优化和资费优惠等诸多利好条件,无线市场有望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百度CFO李昕皙的话也与此呼应。
掌上百度
据百度高级技术总监郭眈透露,百度将会在不久之后推出掌上百度——一个客户端的软件。它把服务、应用和手机特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手机处理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客户端软件可以识别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进行用户和手机的交互,提供跟PC一样的使用体验。
在任旭阳看来,未来中国无线互联网的演变,将可能复制日本曾经的格局。“三大运营商的市场格局也会像日本的NTTDoCoMo、软银等分别占有4、2、2的格局。”而这将给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更多的机会,在任旭阳看来,去年在金融风暴中逆势而上的GREE将是未来无线互联网企业的标杆。“它本身不是属于空中网这样的SP公司,其实是一个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它的用户数在无线的访问量已经大大超过了PC端的用户。”
随着手机的普及、运营商网络的成熟,中国无线互联网市场迅速崛起,已经成为独立于PC互联网之外,最炙手可热的领域。任旭阳在大会上回顾了百度进军无线互联网领域的进程,在无线增值服务时代,百度并没有切入这一市场,并且“当时的无线网络条件、用户习惯、手机功能都不成熟。”
“3G牌照发放是无线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真正的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任旭阳认为,百度全面进军这一领域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百度的规划,未来将会根据用户自己的喜好,自行组织访问首页,将用户最常用的站点和服务组织起来,实现一个搜索加导航的个性化的服务,使用户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百度。
无论是掌上百度,还是基于用户自身喜好整合而成的页面,百度与老对手谷歌的选择几乎一致,更加凸显手机的个性化。此前谷歌所推出的手机地图显然已经具有了掌上百度的一些特质。但是与百度更加重视客户端不同,谷歌更多的业务仍然是基于浏览器,双方的主要分歧仍然在于用户入口的选择,此前由于手机浏览器存在的诸多限制,如用户输入、功能障碍等,许多厂商已经开始研发客户端弥补上述缺陷。但是在谷歌看来,浏览器的下一步进展将能够消除所存在的问题。
暗度陈仓
虽然掌上百度仍然在测试中,虽然基于百度的用户个性化页面同样尚未推出,但是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形容百度的无线互联网战略可能更加合适。据百度无线合作部的魏红蕊在会议上透露,早在2005年,百度无线互联网项目就已立项。从那以后,诸多项目已经在进行中。
据了解,从2004年推出无线互联网第一款产品百度贴吧开始,到2007年进入爆发期,百度无线搜索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2007年的流量增长了6倍。“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曲线。”百度无线的负责人魏红蕊表示。
在任旭阳看来,决定无线互联网未来格局的两个因素是“开放”和“融合”,技术方向就是百度在此次大会上提出的“框计算”技术。“所谓‘开放’,就是包括运营商、内容制作者、手机制造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等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应该携手共赢;而‘融合’则是指,随着3G的应用,无线终端性能的提升,无线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必将走向融合。”任旭阳表示。
围绕“开放”和“融合”,百度无线互联网已经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在运营商方面,百度已经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达成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我们与中国移动也在积极的沟通之中”。在终端厂商方面,百度已经在诺基亚、三星、联想等品牌手机中内置了百度搜索服务,并拓展了数千家联盟成员。在操作系统层面,百度刚刚和Symbian达成合作,未来双方将会深度合作。此外,百度同样与MTK进行了手机最大芯片嵌入方案的合作,同时和WindowsMobile也进行了合作。
根据2008年的中国搜索竞价广告联盟市场份额统计,百度联盟已经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将百度在PC领域的联盟优势复制到无线互联网领域将是百度的重点,由于搜索引擎的业务过于单一,在扩展业务线的同时,借助于搜索引擎的入口优势发展联盟也是巩固地位的重要方式。
“我们在过去五年和超过7000款的软件、上百款的游戏,500家以上的网站,都达成了各式各样的合作。”郭眈表示。
相比主要竞争对手谷歌而言,百度在国内的联盟脚步并不缓慢,虽然谷歌早与中国移动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但是,百度的脚步同样早就到达诺基亚。在目前国内的搜索市场,百度的脚步已经超越谷歌,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继达成协议后,百度又在UCWEB、3G门户上打开窗口,成为其默认搜索引擎。
搜索的地位
百度发力无线互联网的背后,则是手机搜索地位的凸显与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
在百度新任CTO李一男看来,在经历了基本检索的时代、垂直搜索的时代、整合搜索、即时搜索,进入到无线搜索之后,搜索引擎会发展到同时拥有what、where、who的阶段。而后两者将是手机搜索的特性。
搜索引擎进化的同时,网络的融合同样在快速进行。第一个层面是用户融合,第二个层面是服务融合,第三个层面是市场融合。在魏红蕊看来,无线搜索改变了用户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上网的心理障碍。当这个心理障碍被改变以后,用户的需求被大大激发。
某种程度而言,这将是无线延长的媒体消费时间。这个消费时间从三个角度讲,第一个是随时,用户可以用手机在碎片时间、休息时间使用,当然还有一项应用是它的应急性的需求。第二个是随地,手机会让我们打破对于空间的限制。第三个部分是随心,百度从一开始在2005年探讨的时候就比较重视这个特性,因为手机做到了人手一机。而且,这不像互联网那么容易被家里面人查找,所以手机的专人专属的空间一直被看好。
在3G初期,手机搜索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控制将更加明显,由于多数互联网站点无法做到与手机屏幕相匹配,因此移动搜索引擎采用类似网页快照的形式对多数互联网站点进行修正,使其适合在手机上浏览。但是这一做法的间接效应却是让用户黏性大增。PC的搜索引擎也许仅是桥梁的作用,移动搜索引擎却能始终控制用户。
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入口,而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移动搜索的入口可能会延伸为通道,控制更加明显。(文/舒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