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topic网站专题
首页
>
网站专题
>
专题详情
分享新闻到:

谷歌免费午餐引发版权之争 中国著作权人维权

互诺科技:2009-10-16 08:33     阅读数:       标签:

石语绘(人民图片) 核心提示

短短5年间,谷歌数字图书馆将世界各地各领域著作权人的近千万部图书收入囊中,形成了数字图书领域的领先优势;面临诉讼,却提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和解方案。

在这场数字时代的版权之争中,中国著作权人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国数字图书产业和文化资源又面临哪些挑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海量作品“悄悄”上网

仅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有132名学者的1000多部图书被收录

10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向媒体表示,谷歌建立的数字图书馆中,有自己的几十部作品,且在扫描收录前并未通知自己。

她对谷歌的这一计划表示吃惊和愤怒,并称:“谷歌全球化的数字图书馆,没有经过著作权人授权。尽管文化资源共享,但前提应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即在保护个人权益、尊重著作权的前提下进行。”

“谷歌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08年底,谷歌数字图书馆已有图书800万部,今年年底预计达到1000万部。这么大的信息量,我们很难一一查实。”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说。

据他们初步抽样调查显示,至少有570位中国权利人的17922种作品被收录。

“我们现在只是选择少量权利人,简单地按人名进行搜索,实际究竟有多少作品已列入谷歌计划,还是未知数。”张洪波说。

所涉及的570位权利人中,有政府官员,也有著名学者和作家,如冯友兰、王蒙、张抗抗、海岩等,还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学者的论著。

仅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有132名学者的1000多部图书被收录。

事实上,早在2004年,谷歌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悄悄”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今年8月30日,谷歌高调宣布,将在原有的谷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构建全球最大的在线图书馆,全球用户均可通过免费搜索,在线浏览相关的图书内容。